微生物的發展:
放大鏡(利用多片透鏡組成)→簡易維氏硬度計(Hooke看到軟木塞的上海金相鑲嵌機
維氏硬度計(Leeuwenhoek關)→電子維氏硬度計(數千倍以上,可看到病毒)
cell)
400X)→油鏡加集光器(1000X原理:折光率與油鏡有
Spontaneous generation
Redi-1668欲推翻腐肉生蛆學說
•巴斯德(Pasteur):法國人
1. 推翻自然發生學說(腐肉生蛆):以鵝頸瓶試驗來証明
2. 酒變酸:酵母菌,1857 Pasteurization(巴斯德殺菌法)
3. 病原隔離概念:應用在檢疫制度
4. 減毒疫苗始祖(雞霍亂、炭疽桿菌)
5. 巴斯德療法:狂犬??;減毒疫苗
6. 以實驗動物模式研究細菌之開端
7. 細菌學之父(兼微生物學之父,雷文霍克先發現細菌,故也稱細菌學之父)
8. 免疫學之父
科霍(Koch):德國人,分離炭疽桿菌、霍亂、肺結核病菌
•科霍準則:
1. 可從患病動物分離到微生物
2. 此微生物可在體外培養
3. 再接種健康動物可引發相同病徵
4. 可再由此動物身上分離出相同微生物
•細菌染色技術改革:
1. 肉汁培養
2. 無菌薯片(菌落)
3. 明膠固化
4. 洋菜膠(Agar)
•科霍準則之疑慮:
1. 健康帶毒者
2. 微生物無法培養
3. 對動物不具致病性
4. 不一定接種動物才可進行診斷
•里斯特(Lister):1829-1912
1. 創傷感染者死亡
2. 化膿來自空氣?
3. 無菌的皮膚、手指、用具和敷料(以石炭酸消毒)
4. 無菌外科始祖
•病原菌之鑑定:
1. 1880年左右的30年
2. 光學維氏硬度計
3. 細菌染色
4. 人工培養基
5. 特殊培養基開發鑑別
6. 科霍準則
•免疫學之發展:
1. 中國人預防天花(人痘):服用病人結痂
2. 英國Jenner 1796 (牛痘):接種牛痘預防天花
3. 減毒疫苗;1881年(雞霍亂、炭疽桿菌、狂犬病)
4. 死毒疫苗
5. Metchnikoff:血液中有吞噬上海金相鑲嵌機可吞噬微生物
6. Behring and Kitasa 1890:抗毒素被動免疫;移行抗體概念
7. Ramon類毒素疫苗:白喉、破傷風等因病菌之外毒素致病,故以類毒素產
生抗體來治療
|